应重视开展少幼儿“先心病”筛查
九三学社南充市委反映:先天性心脏病(简称“先心病”)是小儿先天性畸形最多见的一种。据统计,我国每1000个新生儿中有6-7个小孩的心脏是残缺的,这就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。由于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高,被称为新生儿的“头号杀手”,同时也是目前五岁以下儿童的第一致死原因。据了解,我市在2012年出台了《南充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治工作实施办法(2012—2014年)》文件,大体上完成了全市0—14岁少幼儿的“先心病”筛查,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。
自2017年12月以来,九三学社市委组织部分医卫专家赴蓬安、顺庆三所学校开展了“先心病”免费听诊筛查活动。在专家们筛查的1500余名学生中,就发现疑似患儿15例,经复查确诊10人,这表明我市还客观存在很多未发现或漏查的“先心病”患儿。
开展“先心病”筛查对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出生人口素质,对“先心病”患儿做到早期发现和诊断,及时治疗干预,降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,改善生命质量,以及防范“因病致贫”,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为此建议:
一、制定长期有效的筛查管理制度。据了解,我市在2012—2014年统一组织开展过“先心病”筛查活动,之后没有开展过。建议市、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,加快制定“先心病”筛查管理长效机制,明确责任单位和机构,落实筛查责任,健全工作队伍,定期组织开展筛查活动。
二、统一组织开展筛查培训。建议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全面筛查前,组织协调各(县区)筛查团队开展“先心病”患者听诊和心脏超声培训,以提高筛查准确率。
三、全面开展免费筛查活动。根据我市现有医疗条件和财政状况,加大统筹组织力度,确保我市0—14岁儿童“先心病”筛查无遗漏。建议可采取专家下基层形式,应用心脏听诊初筛和“便携式心脏彩超仪”确诊的方式,在少幼儿中筛选“先心病”疑似患者,为后期复查、诊治打好基础。
四、建立完善随访和跟踪档案。凡经过筛查的患儿均记录在案且告知家长,对每一例确诊患儿,确保有专人负责随访工作,追踪患儿治疗及预后情况。同时,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南充市流行病学调查研究,后期提出干预措施,全面降低我市“先心病”发病率。
五、不断提高诊疗及保障服务水平。一方面,要加大医疗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,不断提升我市“先心病”治疗水平,使“先心病”患儿在本市就能得到及时的治疗。二方面,据统计我市0—14少幼儿总人数约100万人左右,按筛查费用10元/人标准纳入财政预算,并划归有关部门统筹使用。三方面,建议积极争取红十字会“天使阳光基金”项目资金支持。“先心病”的诊治费用大约在3—5万元,按我市“先心病”现行医保报销比例50%解决后,可再争取红十字会“天使阳光基金”项目资金(最多可给予3万元的救助金),可基本报销患者所有治疗费用,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因病辍学失学、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发生。 |